为积极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河长制的系列决策,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各级河长履职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组织保障,20171228日,在水利部、浙江省水利厅、省生态环环境厅、省治水办(河长办)的共同支持下,由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承办的浙江河(湖)长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浙江河(湖)长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引,以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转变为主线,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开拓集课程教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智库建设为一体的研培体系,努力打造成为服务全国河湖长制工作的重要基地,让河湖长制的“浙江经验”继续领跑全国。

学院地处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中心,距离钱塘江仅2公里,是著名的观潮揽胜地域和河道理论标准化区域。周边配有非常便利的地铁、公交等交通设施,可直达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杭州火车东站、城站火车站、杭州客运中心等几大重要交通枢纽。拥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建有河湖长制专用教研场所——河长大厦。河长大厦主体建筑20000平方米,是集住宿、会场、多功能厅、办公室于一体的现代化培训中心,其中多功能厅2个,可分别容纳300人和80人;阶梯教室1个,可容纳120人;会议室3个,均可容纳20人;住宿用房180间,其中单人房60间,双人房120间,可满足300人住宿要求。周边还设有独立餐厅1个,可满足400人的自助用餐或1000人的大众用餐。此外,大厦内设有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浙江水文化展示馆,展馆面积690余平方米,分序厅、主展示厅、智慧互动水课堂三大功能区块,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地展现浙江水文化的丰富内容、鲜明特色和深厚内涵。

学院依托校内学科优势、校外专家资源,遴选组建了教学经验丰富、社会声誉显著、学术水平优秀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校内拥有一支490余人的专任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5%,硕士以上教师占比86%,有共享院士、国家杰青、外国专家、省一流学科带头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省“151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和浙江高水平创新团队,并有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劳模、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等20余人。同时聘请校外专家团队,有我校院士工作站的入驻院士;有来自浙江省治水办(河长办)、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等厅局中分管河湖长制工作的机关处室领导及业务骨干;也有来自省、县(市、区)河湖长制工作机构的技术专家;同时还有河海大学、浙江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省内外水利和环保科研院所、高校中从事河湖管理保护、水环境治理的知名专家学者。此外,还聘请了省市各级河湖管理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咨询设计单位的技术负责人作为授课教师。

浙江河(湖)长学院始终不忘“服务社会”的初心,牢记成为“服务全国河长的新基地、新时代治水事业的新智库、打造河长制升级版的新助力、汇聚治水智慧的新平台”的“四新”使命。探索建立了“三三制”河湖长制培训课程体系,即“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经验交流”,课堂教学又包涵政治素养、政策解析、专业理论等三个方面,做到因材施教、精准对接。课堂教学内容涵盖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国际战略理念、“红船精神”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大数据时代管理新思维、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应对等政治素养课程,涵盖了河湖长制六大任务解析、浙江省河长制规定解读、浙江省河(湖)长巡河细则介绍、浙江省一河(湖)一策方案编制指南、浙江省河湖长制信息化建设导则、浙江省河(湖)长制考核细则、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政策解读等政策解析课程,涵盖了河长概论、河塘湖库管理、水污染和水环境治理、河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城市生态配水及生态河流治理、信息化巡河与实务等专业理论课程,同时还编辑出版了《河(湖)长能力提升系列丛书》,为基层河(湖)长履职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实践教学基地也不断推陈出新,有嘉兴南湖--“红船精神”发源地、安吉余村--“两山理念”发源地、长兴县河长制展示馆--河长制发源地、金华浦江翠湖治水主题馆--“五水共治”发源地,更有世界水利工程灌溉遗产--金华白沙溪三十六堰、中国水利博物馆、全国首批示范河--德清县观音漾、浙江省美丽河湖--杭州江干区丁兰水系等一大批有示范性、典型性的现场教学基地。

学院成立以来,通过“送教下基层”和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开展了浙江省河长制工作业务培训班等57期全国各级河(湖)长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达4400余人次,覆盖浙江、河南、湖南、四川、吉林、山西、陕西、福建、江苏、新疆等10个省市自治区。202012月,学院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守护美丽河湖”全国短视频公益大赛颁奖典礼暨河(湖)长制工作经验交流会,选送作品《无声颂歌》获全国二等奖。20218月,成功获批浙江省软科学研究基地-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河(湖)长制研究基地。